海龍王與你共享海底新鮮事
 
2015年12月25日 Share/Bookmark
[2015-16] 海納百川?海廢藝術展告訴你

我們常常說,海納百川,但,如果我們可以聽到海的心聲,或許他會說:我不願意啊!河川帶來的都是垃圾!

從12月起,在高雄都會公園展出的「從陸地到海洋」─海洋廢棄物藝術特展,由來自美國紐約的華裔環境藝術家La Benida Hui(許沁雯小姐)擔任策展人,利用許多自海灘撿拾的廢棄物進行大型創作,想要傳達「80%的海洋廢棄物都來自陸地」的概念,並透過創作告訴人們,這些被拋棄的垃圾,其實許多都還有使用價值。

許沁雯談到當初的一趟航行,從百慕達到冰島的航程中,看到許多塑膠垃圾及廢棄漁網,然後發現這些塑膠會逐漸分解成細小的塑膠微粒,隨著濾食進入小型海洋生物體內,然後再被捕食,進入大型海洋動物體內,最後,可能進到人的食物中。這是一段塑膠的旅程,人類製造了他們,拋棄了他們,最後還是回到人類身上。

為了讓大眾了解這些塑膠微粒從何而來,看守台灣在展場提供許多含塑膠微粒的保養品、洗面乳、清潔劑等等,讓大家透過顯微畫面了解塑膠微粒存在那些產品中。過去的洗面乳是用植物澱粉、穀粒粉作為去角質功能的顆粒,1990年後為了降低成本,廠商開始使用塑膠微粒取代天然澱粉,而這些微粒不知不覺中,隨著洗手台出水孔、經水管匯入汙水池,懸浮在水表中,進入汙水廠。如果汙水廠的水質淨化功能,無法將這些塑膠柔珠過濾,那麼,這些塑膠柔珠便會隨著排水系統漂散各處,進入河川,流向海洋。

DSC_0079
塑膠微粒為吸附有毒的POPs,隨著食物鏈,可能進入人體內
塑膠微粒吸附有毒的POPs,隨著食物鏈,可能進入人體內

展場除了許沁雯自己的創作,也展出來自香港的Liina klauss根據不同顏色排列成的垃圾創作。本來是人見人厭的垃圾,經過創作後,成為美麗的圖騰,然而,被排列的物品並沒改變它的本質,但是大眾對他的感受卻截然不同了。許沁雯希望透過觀展的過程,讓大眾反思物品跟自己的關係,減少習慣性地拋棄行為。在作品前,她要大家想幾個問題,這些垃圾是怎麼產生?生產過程出了什麼問題?我們能做什麼選擇?
DSC_0091 廢棄漁網是最不容易分解的,分解期需長達600年

進入展場最引人注目的,就是一隻由各種彩色垃圾排列而成的海龜,那是今年5月23日世界烏龜日時,許沁雯、陳邦欽跟荒野保護協會志工、小琉球在地志工在蛤板灣利用海洋廢棄物排成的大型海龜圖案。許沁雯說,最初這件事情是他跟陳邦欽兩個人發想,去跟政府單位申請人力及經費支援時,對方問他們是什麼團體,他們回答:「我們就兩個人」時,對方都露出「你們可以嗎?」的表情。但是她認為,既然是對在地海洋環境有益的事情,沒有道理在地人能袖手旁觀。於是,就憑藉著堅定的眼神及堅毅的態度,一步步克服難關,找到許多人的協助。

她說,印象最深的,就是淨灘行動的前一天,天氣預報表示會下大雨,對口的行政部門擔心沒有人參與,問他們是否考慮取消,但他們認為,一件好的事情,不該因為一場小雨就澆熄,結果當天,仍有30多人在雨中完成了淨灘,並排成了美麗的海龜。現場有觀眾問說,那些垃圾是噴漆上去的嗎?許沁雯笑著說:「這就是我們實際產生垃圾原來的樣子啊!只是我們從來沒有認真看過他們。」
圖片來源:荒野保護協會 (圖片來源:荒野保護協會)

讓作品旅行,是許沁雯這次策展的概念之一。於是,她把5月時在小琉球教當地國小學童創作的作品,帶到了海生館,現在則移到高雄都會公園。他讓小朋友畫出心目中的應該保育海洋生物,包含:海龜、鰻魚、白海豚、儒艮 … 等等,小朋友的創意及用色都很大膽,整個牆面展示出來,令人好像進入了宮崎駿的世界。

這次的展覽展期到105年6月30日,於高雄都會公園環境教育館展覽室展出,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前往,主辦單位並將安排跟海洋主題相關的活動,有興趣的話可以留意高雄都會公園網站:http://khmp.cpami.gov.tw/
DSC_0089 讓作品旅行:來自小琉球學童的作品
 
張貼者: Kai2015-12-25 20:20:13
 
 
  《上一篇 返回列表 下一篇》  
 
   
好魚慢食:年年有魚是富翁 Bountiful Forever
 
Copyrighted © by 海龍王愛地球 2013, All Rights Reserved E-Mail:oceanus@happyocean.org
WEB DESIGN BY MOONLIGHT
感謝贊助
百岳登山體育用品